新物种我国发现野外纯种娃娃鱼

江西大鲵自然生境面临破碎化威胁。图为水下拍摄的10月龄幼鲵。

水下拍摄的成体江西大鲵与共栖鱼类。

保护站工作人员开展“标记—重捕”监测。

  新华社昆明5月20日电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课题组近日发表研究成果,将其在江西靖安县发现的纯种野生大鲵描述为新物种——江西大鲵。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首个野外纯种娃娃鱼。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由5至8个遗传分化显著的物种组成。然而大鲵野生纯种自然种群难觅,且大量杂交混合个体囤积在商业养殖场中,中国大鲵保护曾陷入困境。

  该课题组组长车静介绍,对物种种群的了解和物种的正确划分是濒危物种保护的基础。尽管过去已正式描述了两个物种,即传统的中国大鲵和新近恢复有效性的华南大鲵,但当前的物种分布范围和种群大小不得而知。因此,寻找到未受杂交污染的大鲵原生种群,进而确定各物种的分布和濒危状况,是突破当下保护困境的关键。

  “不科学的保护行动可能反而加速过去未被认识的小种群物种的灭绝。”她说。

  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究人员将此次发现的纯种大鲵野生种群描述为新物种——江西大鲵,经过分析比对,该种群遗传分化显著且未受到其他省区大鲵的杂交污染。

  江西大鲵是我国首个可记录大鲵完整自然生活史的野外种群。在为期18个月的野外监测中,研究人员采用“标记—重捕”的方法,共记录成体、亚成体和新孵化的幼鲵余尾,并连续两年观察到野外繁殖。调查显示,江西大鲵种群是一个单点分布的孤立种群,其所在的栖息地水域面积仅约36平方千米。夏季,栖息地上游溪流会经历短暂的山洪,冬季则常因枯水而断流,导致生境的破碎化;下游受人工修建的水坝阻隔,再无合适的大鲵栖息地。因此,这一种群也可能由于数量较少、相对孤立以及栖息地环境变动等因素而变得岌岌可危,亟须建立相应的保护行动计划、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

  下一步课题组将在全国范围进一步开展系统的野外调查,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鲵采取有效的保护举措。

  

  娃娃鱼起源于侏罗纪时代

  体长能达2米

  娃娃鱼是中国特有动物,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地位。娃娃鱼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能达到2米,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代。这一类群具备漫长的演化历史和极高的演化独特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捞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中国大鲵目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对其采取建立保护区、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

  人工饲养大鲵必须经过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才行,须办理《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等证件。对大鲵的放流也要非常谨慎,需对放流地点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还要避免投放到其近亲的种群附近。(据央视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bzl120.net/afhgx/3111.html

当前时间: